【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昌吉学院学报
主办:昌吉学院
主管:昌吉学院
ISSN:1671-6469
CN:65-1226/G4
影响因子:0.201342
被引频次:7329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戈壁宝藏

来源:昌吉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戈壁宝藏杨镰在西北,人们习惯将空旷缺水的地方叫“戈壁”。天山北坡的地貌,主要就是戈壁,特别是从新疆、甘肃、内蒙古交界处的黑戈壁,到阿尔泰山的卡拉麦里,地势开阔平坦

戈壁宝藏杨镰在西北,人们习惯将空旷缺水的地方叫“戈壁”。天山北坡的地貌,主要就是戈壁,特别是从新疆、甘肃、内蒙古交界处的黑戈壁,到阿尔泰山的卡拉麦里,地势开阔平坦,而且以动植物化石的出产地著称。从1928年开始,这个戈壁地带就因为潜藏着脊椎动物化石而震惊世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疆奇台将军戈壁的硅化木“森林”使世人叹为观止。2006年,中国地质学家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将军戈壁发掘恐龙化石,经中央电视台直播,不仅提升了昌吉、新疆、西部的知名度,而且成为进入现代时期的世界地质学界衔.R-z-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的一件大事。中国西北的戈壁,是得天独厚的解读自然界形成过程的“图书馆”与“博物馆”。每一个探索者走进天山北坡的戈壁,都能感受到历史的脉冲:戈壁并非一览无余,不仅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戈壁本身也书写着地球生命生生不息的世系。在新疆与甘肃的衔接处,空旷戈壁自古就是丝路经行者的历练与磨难之地。当年(从1968年开始)我们作为“北京知青”在伊吾、哈密、巴里坤放牧军马,在两道大山之间是戈壁,大山之北同样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在当年的放牧生涯中,一个话题就是:这里的戈壁到底叫做“北戈壁”——天山以北、中国北方的戈壁,还是“白戈壁”——赤裸平坦、一望无边的戈壁?后来得知,其实“北戈壁”就是“白戈壁”,只不过赤裸平坦、一望无边是它的地貌特征,而不是文化评估。几年前第一次经历了贯穿北塔山到疏勒城的旅途,天山以北的昌吉戈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空旷的戈壁荒漠不出产农作物,但出产奇迹。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东三县,一望无际的戈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宝藏。与奇台、吉木萨尔相比,古代与近现代的人文景观、历史遗存,木垒发现得相对少些。但是它的北戈壁绝非一无所有。2008年10月,我在昌吉作历史文化调研期间,一次与昌吉州党委宣传部领导谈起将军戈壁的化石。领导说起,不久前在木垒县,他见到一段化石,据说是当地牧羊人在县境内的北方戈壁捡拾的,化石是蟒蛇的脖子,没有蛇头,相当生动。这个化石他带回来了。我听了一愣:在昌吉,恐龙与史前哺乳动物种群并非罕见,硅化木,我见过一人合抱不过来,接近十层楼高的,而且倒地成林。可是……蟒蛇——恐怕与恐龙、硅化木不是同一个地质时期的。我刚刚看了一部外国科幻电影,讲捕获英国尼斯湖湖怪的。蟒蛇的脖子——难道是蛇颈龙化石?真是如此,那将是轰动一时的大发现。我想起前些年为喀纳斯湖作电视访谈。提到喀纳斯湖湖怪,有人认为那就是从史前幸存至今的蛇颈龙。我马上提出想看奄糍。黎黍盯看蛇脖子化石。但是他却说在单位搬家过程中,这东西不见了。不过,只要确实有,就不要紧。与史前的侏罗纪相比,木垒县戈壁并不遥远。我正好要前往木垒县。10月14日,我们来到木垒县城。下午,由县委宣传部干部带领,来到距离木垒县城不远的米兰河岸的“平顸山”。那儿有一个大土堆,两个小土堆,可能是早期游牧民族的墓葬,特别的是,三个地点,中心都有凹陷,应该是存在过墓室的例证——难道这就是别失八里的东大门?j此后,按计划考察了独山守提。独山守捉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位置。到了县城,又听人们说起蟒蛇脖子的化石,还具体说到发现的地点,在北塔山以东不远的一个泉水处。人们见到的化石.全是只有脖子,没有头。脖子长着整齐的鳞甲,一段段,粗细接近一个暖瓶。本来可以找来看看,但我已经不关心这个了,明天我们将亲临其境,就会看到“蟒蛇”的化石,在原生地,一定会有蛇头与脖子连在一起的实例。第二天,我们向中蒙边界的一座大山出发。一路上,基本由南向北,历尽艰辛。除了行路艰难,还有景观奇特,我们所经历的完全是原生态的戈壁,如同借助驼队作东西穿越的古人。五个小时之后,才到达那个发现“蟒蛇”化石的地点。据曾在当地放牧的牧民说:这里地名叫“汉水(汗水)泉”。向西行,就是北塔山的乌拉斯台,位于中蒙边界.的中国境内。整个地片是丘陵与戈壁交;r-@穸朴誓踏上一个小小的山坡,就进入了奇境:謦这里的地表整个是化石世界,一枝枝、一段蘩段、一簇簇、一片片,横七竖八全是化为石头溅88。的植物。一看就知道,绝不是蟒蛇的繁殖地,而曾经是植物(例如蕨类或苏铁树)的“园林”。这样,“只有脖子的蟒蛇”,“找不见蛇头”之谜,就有了答案。那是因为远古的蕨类植物(或裸子植物)布满鳞状的躯干影响了视觉。在这里,真是大开眼界,不但见到了千形万状的古植物,有的还“披着”赤红色的“外衣”,不知那是保存至今的本色,还是另一意义的重生。站在化石密集处,化石植物或躺卧或站立,到处是鳞状的躯干,反而颠倒了生命的秩序。“蟒蛇脖子”,那只是植被的化石的缩影。如果不亲临其境,眼前所见很容易使人产生误会。然而,有了这个奇迹,将军戈壁的恐龙,以及整个昌吉北戈壁的硅化木.才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史前公园”。四野寂静,小风回旋,要是《侏罗纪公园》的导演来到此地,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灵感:拍摄一集新的科幻电影。这片植物的密林,很可能属于石炭纪或者侏罗纪,这要由地质学家做出论证。所谓“鳞片”,似乎是远古的植物脱去树叶的痕迹。在天山北坡的戈壁荒漠,地下煤层无处不在。我们所见的栩栩如生的植物化石,则是大地蕴藏着丰富煤层的特殊标志。往返“汉水泉”,寻访“蛇头”化石的途中,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往返之行,经过了木垒的鸣沙山与胡杨林公园。关于木垒县的呜沙山,我早有耳闻。在巴里坤松树塘的鸣沙山附近放牧时,我曾听人说起了一段神奇的传说。巴里坤鸣沙山之下,由流沙掩埋着四十八座营寨,那是唐代女将军樊梨花的远征军。敌军一再败北,足智多谋的军师想出了一个误导追兵的妙计,那就是在军靴鞋跟钉上马蹄铁,这样,由痕迹(足印)判断部队前进的方向,与实际的走向正好相反。樊梨花率领又饥又渴的部队错误地来到了根本没有敌人踪迹的呜沙山,见到鸣沙山之下的清澈泉水,人马一拥而上。樊梨花感到不对


文章来源:《昌吉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cjxyxb.cn/qikandaodu/2021/0113/419.html


上一篇:行走在八月的昌吉(组诗)
下一篇:“第七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在新疆昌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