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昌吉学院学报
主办:昌吉学院
主管:昌吉学院
ISSN:1671-6469
CN:65-1226/G4
影响因子:0.201342
被引频次:7329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米拉迪力:用技术改变双语教育

来源:昌吉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有一次,米拉迪力带着自己的项目到上海参加比赛,结果没有获奖,回来以后,他们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优势在哪里,最终明白了一个问题:市场不对,“我们的市场在新疆。”米拉迪力

有一次, 米拉迪力带着自己的项目到上海参加比赛, 结果没有获奖, 回来以后, 他们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优势在哪里, 最终明白了一个问题: 市场不对, “我们的市场在新疆。” 米拉迪力·玉苏甫明年6月就要从新疆昌吉学院物理系毕业了,他将改变新疆双语教育落后面貌,作为自己的创业目标。 “毕业后,先注册一个公司。”米拉迪力说,“针对目前新疆双语教育形式单一,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迎合网络的发展普及和应用技术的强大优势,我们要致力于用技术改变双语教育,打造生动形象的维汉双语e课堂。” 尴尬的双语课堂 米拉迪力出生在阿克苏柯坪县阿恰养路段的一个普通家庭,三年级开始学汉语,但是由于村里面几乎没有汉族,教汉语的老师也是维吾尔族,生活环境中较少汉语交流的机会,因此,大家不太重视汉语学习。 中学时代,通过努力学习,米拉迪力的汉语书面成绩越来越好,但是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很差,因为同学之间都是只用母语聊天。 “南疆的双语教育还是相对落后的,我们班一共46人,30多人来自南疆,汉语口语表达不佳的比例是很大的,他们都想要学好汉语,为将来的就业铺平道路,他们需要这样一个提高双语学习的平台。” 大一时,米拉迪力去了几个学习维吾尔语的汉族班调研,在交流中他发现,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最大的困难是很多维吾尔语特有的读音用拼音标注不清,上课时记得,下课又忘了,那时候,米拉迪力就想,什么时候能用数字音频来代替纸质版教材,来帮助同学们学好维吾尔语呢? “教育薄弱、口语差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我就是要开发出这样一个软件,帮助学习维吾尔语的汉族同学校正发音,帮助少数民族同学练习汉语口语。”米拉迪力说。 技术改变双语教育 米拉迪力从大一开始参与指导老师刘斌的“北师大横向联合”、“新师大双语基地”等多项课题,系统掌握了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和基于手机的app开发技术。 “目前英汉的双语电子教材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维汉的几乎没有,我们吸收了英汉平台的优势,结合新疆的特点和需求,打造了维汉双语平台,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校期间,米拉迪力申请的“维汉双语数字化设计与开发研究”项目,获得了学院的5000元资金支持,学院还专门给他安排了一间工作室。 “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刘老师,班主任兼指导老师,大学这几年,他一直非常支持我。刘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但他总是把课余时间用在辅导我提高编程设计技术水平上。我有多少个寒暑假没有回家,刘老师就有多少个寒暑假没有休息。”在数不清的奋斗日夜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高考时,米拉迪力想报考数学系,然而入校后他被调配到物理系,为此,米拉迪力心情很不爽,一心想退学,来年重新报考。 班主任刘斌老师看到米拉迪力情绪低落,常常找他谈心,还帮助他完成了平生第一个编程任务,编辑一个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的习题集。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米拉迪力说,“这之前我天天想回家,天天想退学重考,刘斌老师说,你把习题集做完,我们一起办一个培训班。他还把自己办公室的钥匙给我,我只要没事就天天来办公室编程,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行当。” 在新疆昌吉学院,民族生大多来自南疆,计算机水平普遍不高,他们的第一次培训就吸引了72名学生报名参加,不仅大大提高了民族生的计算机水平,米拉迪力还为自己挣来了学费,节省了家用,因为在三代同堂的家中,只有父亲有工资。 “刘斌老师和其他老师不一样,有些老师只是讲课,下课就走人,不与学生过多交流。刘斌老师不论有课没课,天天跟我们一起聊天,就是没时间在一起,也要在群里互动一下。在学校我叫他刘老师,在私底下,我叫他斌哥。”米拉迪力笑着说。 在刘斌的帮助下,米拉迪力连续两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自治区三等奖;2015年获第一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铜奖;2016年获昌吉州第五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通过各种大赛的磨练,米拉迪力展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而关注新疆双语教育事业,则是他不变的主题。 维汉双语e课堂 2016年,在第五届新疆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中,米拉迪力带着他设计的“维汉双语e课堂”参赛。 从最初的108名初赛选手,进入36强,再继续过关斩将,米拉迪力入选了决赛12强,并以互联网组第一名、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获得大赛银奖。 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米拉迪力参加了主办方组织的创业训练营,所有创业大赛选手们还来到新疆顺德孵化园、新疆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和交流,借鉴学习企业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 最让米拉迪力印象深刻的是,创业培训有个模拟实验,是在电脑中展现一项开办蛋糕店的模拟任务,选手从蛋糕店选址、消费群体研究、消费市场规模,到店内人员管理等等都可以模拟操作,有专业的创业导师为他现场指点,让他在模拟创业中获益良多。 米拉迪力的维汉双语e课堂是基于互联网向学习者提供维汉双语学习资源、支持在线学习维汉双语的培训机构。 作为一个高校研发团队,他们有专业师资定制学习计划,推送学习资源,对学习者进行科学管理与评价,及时方便地交流与反馈,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 “在维汉双语e课堂上,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将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更具情景性和趣味性,为学习者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生态双语学习环境。” 目前,面向有意愿学习维汉双语的各族人民群众,维汉双语e课堂可以提供远程在线培训、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基于智能终端数字资源销售、维汉数字资源定制设计与开发等服务。 我们的市场在新疆 有一次,米拉迪力带着自己的项目到上海参加比赛,遗憾没有获奖,回来以后,他们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优势在哪里,最终明白了一个问题:市场不对,“我们的市场在新疆。”最近,为了满足新疆广大干部群众需求,米拉迪力设计完成了“惠民双语100句”,11月初已经做好了,但是市场推广还没有进行,“我带着双语项目参加了很多比赛,得到了很多好评,也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有信心,把双语项目继续做下去。”新疆双语教育市场无疑是潜力巨大的。 为了这个梦想舞台,米拉迪力也付出了很多。 今年大四的米拉迪力,一反当初天天想回家的状态,在大学期间竟然只回过一次家。 大一寒假时,米拉迪力想留在学校,跟着班主任刘老师学点技术,家人不同意,但他回到家后每天无所事事,想到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了,他感到非常焦急。 又到暑假了,米拉迪力醉心于编程设计,坚持不回家,要在学校做软件开发,甚至古尔邦节都没有回家。母亲在流泪,米拉迪力也很难过,“我想解释,但是每次都解释不清,我只好用成绩向家人汇报。看到我一次次获奖,一次次被肯定,家人终于理解我了。” 对于现在的米拉迪力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有项目没资金。 不过,对于双语教育的未来,米拉迪力仍然充满信心,“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新疆各个领域对维汉双语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维汉双语e平台一定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章来源:《昌吉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cjxyxb.cn/qikandaodu/2020/0912/378.html


上一篇:少数民族大学生考生情况调查及创新能力培养对
下一篇:昌吉学院实施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的可行性研究